全部商品分类
瓜果蔬菜杂粮

蔬菜 水果 瓜类 干货 肉蛋奶 菇类 杂粮

水产加工

水产 加工类

旅游相关

门票

花木工艺

绿化苗木 花卉植物 草坪草种

农资种子

林木种苗 花卉种子 蔬菜种子 水果种子 粮食种子 经济作物种子

甘肃省建设投资(控股)集团总公司县(区)产业发展(扶贫)实施方案
新农民天地网 / 2018-09-10


一、总体要求


(一)指导思想

 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理念,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,坚持政策引领、创新驱动,以市场为导向,打造县域特色优势产业,培育新动能,发展新经济,推动企业转型升级。

  (二)基本原则

  1.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。根据县域经济特色和企业优势,围绕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,立足长远,认真调研,对产业布局进行顶层设计,避免重复建设。以市场为导向,综合考虑当地经济、人口、地形等因素,合理规划产能,科学布局园区。

 2.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。立足各个县(区)实际,深入挖掘地方特色、优质资源、优势产业,因地制宜,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发展机制、发展模式,培育主打产业,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。

 3.改革创新,稳步推进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以改革为动力,坚持创新驱动,针对产业发展(扶贫)中的重大瓶颈,举全集团之力,形成合力,统筹协调推进。

  (三)发展目标

  通过在全省所有县(区)科学布局,实现扶贫工厂(车间)、林果产业、养殖产业、中药材产业、劳务培训、养老产业、文化旅游全覆盖,并带动集团传统产业发展,实现一二三产联动,成为吸纳各县(区)富余劳动力、推动乡村振兴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、打赢脱贫攻坚战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,也为企业转型升级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、谋求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在十三五末,将企业打造成千亿级一流企业。


二、县域经济概要


甘肃发展潜力和困难比较突出、优势和劣势并存。经过建国以来的开发建设,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、有色冶金、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,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、原材料工业基地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一定改善,基本形成了草畜、马铃薯、水果、蔬菜等战略性主导产业,制种、中药材、啤酒原料等区域性优势产业,以及食用百合、球根花卉、黄花菜、花椒、油橄榄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。

  (一)县(区)基本情况

  甘肃省辖 12 个地级市、2 个自治州;17 个市辖区、4 个县级市、58 个县、7 个自治县。整体来讲,县域经济基础薄弱,基础设施不完善,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,经济增长相对缓慢,人才资源优势不明显,城乡差距较大,三农问题突出。

  (二)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

  1.区位劣势明显,城市带动作用薄弱。受地理地形条件限制,甘肃大部分地区群山环绕,人口密度低,交通条件极为不便,运输成本高,与外部联系合作薄弱,“走出去”困难较多,城市分散直接弱化了城市之间互动功能。

  2.产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低,产业层次低,链条短,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不强,许多优势资源丰产不丰收。

  (三)县(区)特色产业

  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大力领导下,全省各个县(区)充分挖掘发展潜力,利用自身优势,形成了各县(区)特色优势产业,成为了各县(区)经济支柱。


三、产业支持政策


   从国家政策来讲,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“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建设美丽中国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”等,强调发展实体经济,特别是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》(中发〔2018〕1 号)的出台,作为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,为企业进行产业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。国家及相关部委相继印发了林业、农业、畜牧业等补助支持政策,进一步增添了相关产业发展的活力,增强了企业投入相关产业的信心。

  从地方政策来讲,省委、省政府下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》(甘发〔2017〕30 号),出台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、支持性政策、实施方案等,统筹县域经济发展,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,布局县域经济。各个地(州)县(区)结合自身实际,制定了养老产业发展规划、戈壁农业发展规划、中医药发展规划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方案等,明确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及发展方向,有利于企业精准布局。

  从政策功能来讲,一是国家,省市的方向性、倡导性、鼓励性、许可性政策,保证了建投建设县(区)产业发展(扶贫)产业园的合法性,前瞻性;二是国家、省市出台的企业减免所得税、增值税和印花税政策,为企业减负发挥一定作用;三是国家、省市出台的产业扶持(扶贫)政策,为发展新兴产业、特色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支持;四是当地政府出台的有关招商引资政策,为企业入驻辖区在用地、手续、配套方面给予支持。


四、产业布局及规划目标


县(区)产业的发展、各类基础设施逐步完善,成为了在县(区)进行产业布局的基础;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大量优惠政策,成为了产业布局的动力和信心;与国家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差距相对较大,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较大,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,潜力释放不完全,为产业布局提供了全新机遇。

  总体思路:传统产业带动、特色产业主导、一二三产联动

  围绕全省各个县(区)特色优势产业,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,因地制宜,拟在全省各县(区)布局甘肃建投县(区)产业园及特色养老产业基地。

  (一)传统产业带动

  1.构建扶贫工厂(车间),增强产业园区实体支撑

  2. 发挥建筑全产业链优势,深度融入县域经济建设

  通过县(区)产业园、基地的布局,建立良好的地企关系,带动县域经济发展,有效带动集团建筑产业的发展。

  (1)围绕产业园的规划布局,充分发挥集团技术优势,进行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划、设计,带动集团技术中心的发展;

  (2)围绕新农村建设,积极参与各县新农村建设,带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,在新农村打造新型绿色环保装配式低层住宅;

  (3)围绕全省主抓的生态建设,发挥工程与生物治沙优势,积极参与甘肃省荒漠化地区的沙漠治理、重大生态修复工程;

  (4)围绕全省交通提升行动,按照县县通高速、乡镇通国省道、村村通沥青或水泥路要求,进行各级道路、重要节点县铁路站场、通用航空等交通建设业务;

  (5)围绕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,进行供水供暖、电力燃气、公共交通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业务;

  (6)围绕城镇棚户区、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、特色小城镇建设,全力开展投资建设业务;

  (7)围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,进行太阳能、风能、秸秆气化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,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,发展光伏、风电产业,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;

  (8)围绕地方特色产业、农副产品,积极开展初加工、深加工,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务;

  (9)围绕美丽乡村建设,布局环卫设备,开展环卫一体化服务,形成“制造+服务”新型商业模式。

  3.开展业务技能培训,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

  多年来,甘肃建投在建安领域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,为众多农民工提供了技能培训,对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积极效应。围绕县域经济特色及产业布局,有效发挥甘肃建投职工培训中心优势和各方面培训资源,充分尊重县(区)群众的意愿,将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,一方面在建安、装备制造、农业、林业等领域开展技能培训,另一方面对当地人员进行物业、酒店、餐饮等服务业所需人员的培训,实现对富余劳动力就地吸纳,形成产业带动就业、培训促进就业、就业增加收入的新模式。

  (二)特色产业主导

  1.发展文化旅游产业,打造县域旅游第一品牌

(1)参与县区的大景区、房车营地、交通驿站、大敦煌一体化旅游圈、河西走廊低空旅游目的地、红色旅游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旅游专项计划的建设。

(2)设计旅游特色线路,开发一体化旅游圈线、精品旅游线、红色旅游线、乡村旅游线,打造全省“县域旅游第一品牌”,各县区旅游网络共享、互联互通,实现全省县域旅游全覆盖。

(3)创意开发文化旅游产品,对县域自产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,对县域特色工艺品进行包装提升,转化为旅游纪念品、特色食品等县域旅游商品。

  2.发展特色林果产业,打造农林商品集散基地

  借助各县域特色果品产地优势,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产业模式,在省内构建多个县级互联综合体,促进货物流通便利化,综合体集“林果收购、冷链仓储、流通加工、包装、一级批发、配送、产品检测及质量追溯、商品线上交易及信息服务、供应链金融”等功能于一体,实现甘肃绿色优质果品集货、配货、易货原产地仓相互链接,实现甘肃特色果品产业链智能化、集约化、网络化,助推甘肃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增长。

  3.发展养殖产业,打造绿色健康肉食基地

  借助各县域肉类产品产地优势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牧户”为一体的产业模式,实现农林牧结合,种养一体。打造集“饲料(构树)的育种育苗、原料回购、饲料加工、牛羊收购、宰杀、检疫检测、肉类分割加工、(包装)、存储、一级批发、销售、配送”等于一体的养殖产业链。在兰州、陇东、陇西、河西四地布局构树育苗育种基地,建设饲料生产车间、牛羊屠宰、检测、加工车间,配以原料仓库、肉产品冷库,为社会提供绿色肉食产品,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

  4.发展中药材产业,打造甘肃现代中医药示范区

  针对中药材优势,一方面针对区域内的野生及种植药材进行采购、初加工、深加工、储存、销售,同时面向分散种植、分散加工、分散储存的大部分药材,为药农、专业合作社、个体经销商和不具备初加工及仓储条件的中药材经营企业,提供专业化、社会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。主要建设中药材初加工、深加工厂房,原料以及成品职能仓库,构建中药材的采购、仓储与专业养护、产地初加工、深加工与包装、质检与追溯、销售等业务功能模块。

  5.发展军民融合产业,打造军民融合新模式

突出需求牵引,精准对接军工行业企业,重点围绕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核工业等产业领域,积极谋划新兴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创建;坚持产业发展、文化展示、科技旅游“三位一体”,围绕产业领域,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特色小镇培育建设;围绕集团纳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,参与国防重大工程建设配套项目。

  (三)一二三产联动

  1.发展产业园、社区、物业互联,打造循环产业

(1)发挥建投物业优势,抢抓“三供一业”分离移交,围绕在县(区)布局的产业园、养老基地,在所有县(区)全力布局物业产业,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建投物业品牌,成为全省优质物业的典范。 

(2)围绕县域产业布局和农林特色产业,建立连锁的物资供应和生活超市,就地吸纳产业园各项产出(装备产品、农产品、肉产品等)。

(3)将产业园、社区、物业有效联动,实现产业良性循环。

  2.发展“互联网+”,打造现代电商平台

  坚持“两化”融合,紧随“互联网+”发展趋势。

  3.发展医养结合产业,打造特色养老基地

 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,诸多投资者、企业纷纷涉足养老产业。借助企业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优势,在各个县(区)打造养老为主、医疗为辅、医养结合的高端养老机构。养老基地主要包括基本养老公寓、医院、老年化住宅以及老年活动中心、老年大学等综合服务设施。同时,结合各地气候、地形、河流等要素,因地制宜,科学选址,融入山水田园,形成县域特色的养老基地。通过发展县域医养结合产业,实现了品质地产和优良健康管家的服务的有机结合。


五、工作要求



   (一)坚持“投资引领、集中管控、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”的战略。

按照集团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和战略思路,在做大做强做优建安、房地产、工业装备、海外业务、科研、投融资六大产业板块的同时,发挥投融资、技术、装备制造等优势,加强和落实集中管控,围绕县域经济,打造特色县域优势产业,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,实现企业转型升级,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企业贡献,彰显国企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。

  (二)坚持与世界标准接轨、与国家战略融合、与区域发展协调。

产业布局定位高标准,借鉴世界先进经验,加强顶层设计,实现一步到位;提高政治站位,深度融入国家战略,积极响应和发展国家支持性产业;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,充分参与当地经济建设,力争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,坚决履行国企社会责任。

  (三)坚持产业布局全覆盖。

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实力,结合县域特色,对全省所有县(区)进行统一筹划、布局产业园、养老产业,按照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,突出特色,避免重复建设,实现全省范围内特色产业布局,在全省打造一个整体的产业发展(扶贫)新格局。

  (四)坚持属地化管理。

为有效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,增加地方税收,解决地方就业等问题,根据产业布局,统一在各个县(区)注册产业发展公司,实现属地化管理。

  (五)坚持内部优化配置。

通过多年发展,集团所属单位众多,并形成了各自优势和特色。

  (六)坚持创新经营思路。

运用全新的经营理念,打好“甘肃建投”这张牌,实现由“乙方”向“甲方”的转变。市场定位要准,技术储备要强,经营思路要宽,全方位、多渠道的捕捉信息。经营要有大局意识、前瞻意识,发挥优势,补足短板,实现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打造核心竞争力。

  (七)坚持风险管控。

充分发挥投融资委员会作用,进行项目投资前的科学审查和论证;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控,防范安全风险,优化建设成本;加强资金集中管控力度,降低金融风险;健全现代企业制度,加强合同管理,拓宽市场渠道,防范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切风险。

  (八)坚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于一体。

聚焦乡村振兴、生态建设、脱贫攻坚三大工程,坚决履行国企社会责任。产业的布局及发展,全程贯穿绿色发展理念,按照高标准要求,全方位的打造绿色产业园,发展绿色产业,增加企业收益;按照属地化,全方位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,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力军;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,贡献企业力量。


六、保障措施

   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

成立甘肃建投产业发展(扶贫)工作领导小组,进行统一领导,明确任务分工,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

   (二)开展试点示范。

产业发展(扶贫)涉及产业多、区域广、投资大,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,重点针对条件相对成熟并急于寻求产业布局的地区开展试点,避免盲目布局。对试点地区重点打造和宣传,形成示范效应,以试点稳步带动周边地区,按照“点、线、面”逐步深入,最终实现产业全覆盖。

  (三)强化队伍建设。

切实按照产业布局的基本定位,加强优秀团队建设。在集团内部,优先使用德才兼备的干部,使一批有能力、有担当的干部充实到团队中去。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,大力培养产业管理运营人员,引进紧缺人员,提升整体管理水平。同时,加大对干部的考核力度,实行“能上能下”,为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人才建立平台。

  (四)加强监督管理。按照领导小组要求,形成特定的工作机制。

相关处室应根据职能和任务分工,按时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。各基层单位应根据任务分配,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计划,积极对接县(区),将计划执行情况及时上报,相关问题及时反馈,确保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



热门游记
最美的日落在这里

静水寒溪 2016-04-26

比买买买更好玩的首尔

莫恋殇烟 2016-04-26

美丽的青海湖,我们的骑行梦

汪星核桃 2016-06-30